1、规划概况
(1)规划名称:铜仁市中心城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2)规划范围: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19.77km2。
(3)规划时段:2016年~2030年
(4)规划目标:以调整建筑用能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示范推进”的原则,积极发展土壤源、地表水源(含江、河、湖泊等)热泵,鼓励发展再生水源(含污水、工业废水等)热泵,加快培育浅层地热能设备制造、节能服务等相关产业。率先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中示范应用,引导社会投资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广泛应用,实现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2030年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2750万m2。出台浅层地温能建筑应用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一批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示范工程。
(5)规划工程内容:
1)概念
地源热泵是热泵的一种,是以大地或水为冷热源对建筑物进行冬暖夏凉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只是在大地和室内之间“转移”能量。利用极小的电力来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
2)工作原理
制冷原理: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蒸发将室内空气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媒/水热交换器内冷媒的冷凝,由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以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供冷。
制热原理:在制热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并通过四通阀将冷媒流动方向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冷媒/水热交换器内冷媒的蒸发,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冷凝,由空气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地源热泵将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以35℃以上热风的形式向室内供暖。
3)系统组成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 其中地源热泵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水-水式或水-空气式。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或空气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地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采暖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
4)形式
地源热泵系统按其循环形式可分为:闭式循环系统、开式循环系统和混合循环系统。对于闭式循环系统,大部分地下换热器是封闭循环,所用管道为高密度聚乙烯管。管道可以通过垂直井埋入地下150~200英尺深,或水平埋入地下4~6英尺处,也可以置池塘的底部。在冬天,管中的流体从地下抽取热量,带入建筑物中,而在夏天则是将建筑物内的热能通过管道送入地下储存。对于开式循环系统,其管道中的水来自湖泊、河流或者竖井之中的水源,在以与闭式循环相同的方式与建筑物交换热量之后,水流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者排放到其它的合适地点;对于混合循环系统,地下换热器一般按热负荷来计算,夏天所需的额外的冷负荷由常规的冷却塔来提供。
5)分类
根据冷热源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土壤式地源热泵和水源式地源热泵。
1.土壤式地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根据埋管的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水平式地源热泵和垂直式地源热泵
水平式地源热泵:通过水平埋置于地表面2~4m以下的闭合换热系统,它与土壤进行冷热交换。此种系统适合于制冷供暖面积较小的建筑物,如别墅和小型单体楼。该系统初投资和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但占地面积较大。
垂直式地源热泵:通过垂直钻孔将闭合换热系统埋置在50m~400m深的岩土体与土壤进行冷热交换。此种系统适合于制冷供暖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周围有一定的空地,如别墅和写字楼等。该系统初投资较高,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但占地面积较小。
2.水源式地源热泵
水源热泵根据取水方式分为地表水水源热泵和地下水水源热泵。
地表水式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布置在水底的闭合换热系统与江河、湖泊、海水等进行冷热交换。此种系统适合于中小制冷供暖面积,临近水边的建筑物。它利用池水或湖水下稳定的温度和显著的散热性,不需钻井挖沟,初投资最小。但需要建筑物周围有较深、较大的河流或水域。
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机组通过机组内闭式循环系统经过换热器与由水泵抽取的深层地下水进行冷热交换。地下水排回或通过加压式泵注入地下水层中。此系统适合建筑面积大,周围空地面积有限的大型单体建筑和小型建筑群落。
2、规划环境影响概述
(1)规划实施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期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废水、噪声、施工固废等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①废气: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施工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取水井、地下竖井、管槽的土石方挖掘扬尘及现场土、石堆放产生的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石灰、水泥、沙子等堆放、搬运过程产生的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路边的颗粒物浓度可达10mg/m3以上。此外,运输车辆燃油废气排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②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阶段废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混凝土输送泵冲洗水及基坑废水。这些废水的特点是悬浮物较高,SS浓度可达2000~4000mg/L。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中含主要污染物SS 200mg/L、COD 200mg/L、BOD5 150mg/L、NN3-N 25mg/L。
③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挖掘设备、管道沟槽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等噪声。根据同类工程施工阶段的类比调查,一般施工机械的声功率级在85~100dB(A)。
④固体废物:包括开挖土石方、泥浆、设备废包装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2)规划实施营运期环境影响
①废水:软水设备树脂再生及反冲洗废水中含SS、H+、Ca2+、Mg2+等。管理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含SS、COD、BOD、氨氮等。
②噪声:热泵系统热泵机组设备噪声、水泵噪声等,设备声功率级80~90dB(A)。
③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软水设备废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废机油。
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①大气环境: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铜仁市相关规定必须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不得设置混凝土搅拌站。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的扬尘,交通扬尘和汽车尾气等。建筑材料堆放中采取减少露天堆放、减少裸露地面、保证堆场表面和裸露地面一定的含水率。对于来自于汽车在含尘路面行驶产生的扬尘,采取限速行驶、每天洒水4~5次,可有效减少汽车扬尘;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围挡。
②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生产废水。环评要求在场地内修建一个隔油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不外排;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依托现有市政设施(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小。
严禁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铜仁市中心城区的河流。
③声环境: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运行,昼间施工影响较小,夜间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不产生噪声扰民,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降低声源的噪声源强;采用围挡隔声降噪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强噪声源应尽量设置在远离敏感点(住宅)的地方;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晚上22:00时~次日6:00时,禁止使用强噪声设备;施工单位应及早同当地居民、商铺、机关协调,征得当地居民理解。
④施工固废:作为剥离表土可用麻袋装填,用于相邻河流的挡土堤坎,防止雨季时水土流失对项目相邻江河水体造成影响,待主体工程结束后,剥离表土可用作绿化用土和回填用土;产生废弃土方收集后运往铜仁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设备安装过程中产生废包装及边角料大部分能回收利用,由设备生产厂家回收或收集后外售相关废品收购企业,不能回收利用时运往铜仁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运送至铜仁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⑤生态环境:施工期对生态影响体现在对植被、土壤、景观的影响和水土流失。施工期应减少占地和扰动,避免高填深埋,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时用地;尽可能通过集中堆存等方式保护开挖产生的表层熟化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将其作为绿化和植被恢复用土;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土石方开挖和废弃土石渣的堆放,防止废弃渣土乱堆乱放;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景观保护相互统一,通过绿化美化建设,美化项目区环境,使景观得到优化,环境得到改善。
(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①水环境:生活污水经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送污水处理厂处理,或管网不完善区域需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软水设备在反冲洗及吸盐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H+、SS、Ca2+、Mg2+等,应经中和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收集系统或外排,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小。
②声环境:营运期主要噪声源为热泵系统热泵机组设备噪声、水泵噪声等,设备声功率级80~90dB(A),对各类噪声源分别采取吸声、隔声、减振措施后,场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③固体废物:项目营运期设备维修(护)时会产生少量的废机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机油属于HW08废矿物油,废物代码900-249-08。软水设备离子交换树脂平均按每三年更换一次。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离子交换树脂属于HW13·有机树脂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900-015-13。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在每个站点机房内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并采用专用桶装容器集中收集废机油和废离子交换树脂,交由原厂家回收,在原厂家经营不利或其他意外情况下,应将废机油和更换的废离子交换树脂运至具有危废处置资质的相关单位处理,不得私自处置。员工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日产日清,交由环卫部门运至铜仁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④地表水(河流)水生环境保护措施:为避免对地表水水生环境造成热污染影响,抽取后循环河水回流前应设置退水池,退水池液面与回流水面形成一定的高差,开放式排放,让回流水充分与空气接触,达到降低水温的作用。同时对取水、排水区域的水体温度实时监测,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停止设备运行,待水温恢复正常后方可运行。
⑤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抽取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地下,确保区域地下水平衡,在回灌过程中为避免对回灌井造成堵塞,抽取的地下水经旋流除砂器去除泥沙后再进入热泵系统,经热泵系统完成热交换回灌地下前需采用全滤式综合水处理器处理后再灌入地下;运营后应对管道压力进行监控,出现压力异常及时排查并修复。
4、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要点
规划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能够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管理和维护,不利环境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规划的实施是可行的。
5、公众查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在本信息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查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在公示时间内公众如需索取补充信息或反映对工程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可通过信函、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等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出。
6、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公众范围:受拟建工程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2)主要事项:是否存在制约本规划实施的敏感环境问题;认为规划实施可能存在的主要不利影响;认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有利影响;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对规划实施的态度。
7、规划编制机关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铜仁市九龙地矿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铜仁市碧江区原地区公安处
联系人:王四州 联系电话:18585988175 邮箱:48732116@qq.com
评价单位: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二期F6栋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101大厦B座705
联系人:高工 联系电话:0851-84180705 邮箱gzsw07@163.com
铜仁市九龙地矿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3月15日